1949年1月31日,北平和平解放,千年古都迎来新生。3月5日,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,毛泽东明确提出定都北平。3月23日,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。25日晚,入驻北平西北郊的香山。自此之后,直至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,中共中央一共在香山181天。其间,毛泽东、朱德发布命令,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,占领南京,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残敌。同时,在这里,中共中央也为新中国搭建了“四梁八柱”,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任务。
01
1949年3月5日,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提出:“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,成立联合政府,并定都北平”。当时,北平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了,但是,安全形势依然严峻。据统计,解放初期的北平,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有4万余人,特务分子有7800余人,嫌疑分子有3300余人。在这种情况下,经过多方考察,中共中央最终选定香山为进入北平后的临时驻地。
3月23日,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。傍晚,入住唐县淑闾村。3月24日中午,到达保定。接着,继续北上到达涿县。时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、北平市长叶剑英已经在此等候。当叶剑英提出准备搞个隆重的入城式时,毛泽东立即制止。他说:“我们进城,千万不要惊动老百姓,声势不要搞得太大。”后来周恩来出面劝说:“我们不进市区,可以在郊区搞个小型的阅兵式,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,大家见个面,也算出个安民告示。”在这种情况下,毛泽东同意参加西苑机场阅兵。当天深夜,毛泽东等人在涿县换乘火车赴北平。
由于毛泽东不同意进入北平城区,因此,3月25日上午,毛泽东抵达清华园车站后,便立即改乘汽车至颐和园益寿堂休息。下午5时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周恩来、任弼时出席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,并与北平各界群众代表和民主人士见了面。当晚,毛泽东等人乘车由颐和园到达香山。
入住香山后,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。初到香山,当毛泽东看到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床是比较高级的弹簧床时,他很生气,说:“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好的床?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?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,今天就不能睡了?”后来,工作人员为他换成木板床后,他才同意住。即使后来到了中南海,他依然住的是木板床。有一次,毛泽东要在香山会见民盟领导人张澜,找了半天没找到一件新衣服,只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。当警卫员埋怨说这是穷秀才进京赶考时,毛泽东说:“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,安贫者能成事,嚼得菜根百事可做,我们会考出好成绩!”
总之,毛泽东进入北平后,不同意立即进入市区,主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,不是偶然的。这既是对李自成进北京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借鉴,也是要为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全国执政做深远思考和必要准备。
02
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时,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取得完全胜利。特别是长江以南及大西南、大西北的广大地区还在国民党政府的控制之下。在这种情况下,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,就成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为了“打倒蒋介石,解放全中国”,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,明确提出“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”。1949年1月6日至8日,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,他再次强调“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,而不容许半途而废”。之后,随着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,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内部一些人开始呼吁“和谈”。虽然明知国民党所提出的“和谈”要求,只是一种宣传攻势,是缓兵之计,但是,“为了迅速结束战争,实现真正的和平,减少人民的痛苦”,1949年1月14日,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,同意在“八项条件”基础上,与南京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。3月24日,南京国民党政府宣布组成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和谈代表团。为了表达和谈诚意,3月26日,中共中央在进驻香山的第二天,即正式通知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到北平开始谈判。
4月1日,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抵达北平。从4月2日至12日,完全由双方代表个别交换意见。13日,双方代表团进入正式谈判阶段。15日,双方代表团达成《国内和平协定(最后修正案)》。16日,南京国民党政府谈判代表黄绍竑和顾问屈武携带和平协定文本,飞回南京请示签字。4月20日,在和平协定签字期限的最后时刻,李宗仁依然拒绝签字。鉴于和谈破裂,渡江战役随即发起。
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,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。这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。随后,人民解放军又相继解放了无锡、镇江、杭州、武汉、九江、南昌。5月27日,解放上海。6月2日,解放长江口的崇明岛。至此,渡江战役历时42天,胜利结束。与此同时,华北军区部队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先后占领太原、大同、安阳、新乡等地,基本解放华北全境。
渡江战役以后,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。当时,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客观情势的需要,提出用“大迂回”“大包围”的作战方针追歼残敌,认为对溃逃之敌“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”。根据这一作战方针,人民解放军第一、第二、第四野战军迅速地歼灭了胡宗南、白崇禧等部。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。
总之,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,毛泽东、朱德等人在香山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了根本胜利。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03
在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同时,毛泽东、朱德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筹谋擘画,进一步阐明了新中国的国体、政体,提出了新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文化各项方针政策,构建起了新中国的“四梁八柱”。
一是,更加明确地阐明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。6月底,为了向中共党内和外界进一步说明新中国的性质,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前夕,毛泽东在香山写成了《论人民民主专政——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》一文。文章中,毛泽东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、内容、作用和历史必然性进行了全面、准确、系统的论述,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。
二是,广泛团结民主人士,为协商建国和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。对民主人士参与新中国筹建工作,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欢迎,也高度重视。毛泽东不仅到火车站亲自迎接宋庆龄、程潜等人,而且还在香山会见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和民主人士,召开座谈会,还陪同民主人士一起游览天坛。据统计,仅在香山期间,毛泽东就主持和参加会议13次,会见各界人士48人次以上。
三是,制定和修改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。《共同纲领》“曾三次起稿,三次命名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凝结着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等人的心血。在香山居住期间,毛泽东还起草电报202封,发表、审阅、修改文章、新闻稿及声明21篇,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新中国的经济、文化、外交等方面的政策。这都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提供了政治指导。
四是,明确提出“四面八方”方针。1949年4月中旬,毛泽东在香山同太行区党委书记陶鲁笳谈话时指出:“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,实行公私兼顾、劳资两利、城乡互助、内外交流的政策。”“四面八方”政策提出后,各地各部门积极宣传贯彻,后又写入《共同纲领》第4章第26条,成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。
五是,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。1949年9月5日,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修改,确定将“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,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”写入《共同纲领》草案。经过充分讨论,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写入《共同纲领》第51条。这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理依据。
六是,明确提出“独立自主”“平等互利”和“一边倒”的外交方针。“紫石英”号事件后,毛泽东在谈到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政策时,强调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“必须建立在平等、互利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”。1949年6月15日,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讲话中,毛泽东明确指出:“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,自己来处理,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。”6月30日,在《论人民民主专政》一文中,他又提出“一边倒”的外交方针,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。
总之,中共中央在香山这段时间,在中国共产党历史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新时代重温这段历史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的革命到底精神;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;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。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资源,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和发扬。
暂无评论内容